[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要闻资讯 > 法治快报 > 正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东莞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2018年10月26日 14:56 0人参与 0条评论 >

  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的气象事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气象防灾减灾及公众服务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与日俱增。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气象工作,东莞市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东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着力提升精细化预测预报水平,推进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细化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建立起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监测体系。

  现代化的监测体系建设,大大提升了东莞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近年的多次极端天气的气象预报和气象预警,特别是今年第22号强台风“山竹”的预测预报预警上,充分展现了东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提前一周就预报 “山竹”台风的严重,轻轻点击各种预警信息瞬间就能广泛传播,打开屏幕,各种灾害动态,周边医院、设备、公路信息一目可见……在强台风“山竹”的预测预报预警上,现代化的东莞气象监测体系是如何运作?近日,记者走进东莞市气象天文科普馆、东莞国家基本气象站、东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探秘气象工作的东莞新模式。

  确定灾害防御重点单位 落实省254号令

  今年6月1日,《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54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部规范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地方政府规章,《管理办法》要求各重点单位必须制定预警响应预案。

  为了贯彻落实《管理办法》,东莞市气象局随即牵头组织向各镇街、各单位征集各辖区、各行业领域内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名录,并根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东莞市气象灾害防御实际,充分考虑确定重点单位后履行主体责任的可行性、示范性,通过多次梳理筛选拟定初选名单。经过专家评审和东莞市政府审定,近日东莞公布了东莞市人民医院等77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名单,涵盖了危化场所、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在建工地、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电力等领域重点大型企业。

  东莞市气象局局长凌汉强表示,作为经济大市、人口大市、外来工大市,东莞市人口密度极大,高度城市化造成地面大范围硬底化,容易使气象灾害出现“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同样的气象灾害在东莞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往往更为严重。《管理办法》的实施,明确了学校(含幼儿园)、医院以及火车站、民用机场、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重大基础设施、大型工程、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场所属于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要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重点单位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和规则,这给东莞气象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加强了东莞气象部门对这些重点单位的服务与监督职能。在确定了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后,就可以按照《管理办法》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镇街政府和各行业领域管理部门对所属辖区和行业领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气象部门做好工作指导,鼓励服务单位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大大提升东莞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现代化监测体系 让灾害性天气预测“不漏网”

  走进东莞国家基本气象站,检测大气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各种检测设备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严密监测各种天气现象,为监测和防范各类气象灾害提供最为全面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而这只是东莞整个现代化监测体系的冰山一角。依托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气象系统共享的现代化设备,结合已经建立的区域气象观测网、移动观测车、闪电定位仪系统、GPS水汽观测仪等气象遥感遥测设备,东莞气象监测形成了综合、立体气象探测系统,基本实现了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对于重大灾害天气,一般都能提前三天以上时间做出初步预测。

  精准的预报预警,为灾害防御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在9月16日的台风‘山竹’的预测上,我们在9月10日就提早预报了东莞在9月16-17日将受‘山竹’台风的严重影响,有狂风暴雨过程。9月15日我们就准确预报‘山竹’将给东莞带来阵风11~13级,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并建议及早做好各项防御工作。”东莞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办主任莫伟强说。

  雾霾、负氧离子、回南天、人体舒适度、大气电场、太阳辐射、交通能见度……在准确预测天气灾害的同时,东莞市气象局还建立了为现代生态都市服务的监测体系。通过立体综合的气象监测系统分析,对外提供相应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

  据东莞市气象局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延刚介绍,东莞现在已经建成内涝预报验证系统,在市区安装8个内涝点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城市内涝。2017年他们就对外发布内涝预报预警信息9次。在大气监测方面,他们开展了臭氧、黑炭等大气成分的观测。根据多年监测数据分析,东莞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灰霾日数从2007年最高峰200多天逐渐减少,近年来灰霾日只有10多天。他们对东莞气象灾害风险还进行了区划、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城市热岛效应等项目研究,让气象工作在日常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为了提升气象探测精度与应用效率,目前东莞已经实现全市32个镇街自动气象探测全覆盖,平均间隔密度为5×5公里,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监测从1小时1次提升到5分钟1次,具备了高时空密度监测中小尺度天气的能力。“我们的气象探测数据10分钟内就可实时通过网站、微信等服务于市民。” 黄延刚说。

  “一键式”突发事件预警发布 实现预警全覆盖

  台风、暴雨红色预警、防风提示信息、停课停工停业通知……在今年台风“山竹”的预警预报中,东莞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众多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决策短信平台等自有渠道和公共渠道广泛传播、引用,红色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每小时滚动发布信息,实现全市覆盖。这些都得益于东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建立。2014年11月,东莞市编委批复成立东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委托东莞市气象局管理。该中心建成了应急气象频道、12121应急电话、微信、微博、网站、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预警发布渠道,坚持预警系统边建设边应用的理念,实现预警信息发布有机构、有平台、有手段,保障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在台风“山竹”的预报预警等多次重大气象灾害、突发事件中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安定民心、稳定社会起了重要作用。

  在东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建立了与省对接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和发布系统,实现“一键式”对各种渠道发布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我们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开发了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手段,初步形成了以‘应急气象’为品牌的8种发布渠道(包括应急气象频道、应急气象电话12121、应急气象微博、应急气象网站、短信、微信、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其中,应急气象频道覆盖全市数字电视用户,气象网站点击率年均200多万人次,12121应急气象服务电话拨打量年均24万人次,气象微博拥有85万粉丝,气象微信获15万多用户关注,微博、微信考核排名稳居市直单位前列。”东莞市气象局副局长黄锋说。

  针对东莞镇街经济总量大、外来人口多,承载能力弱的实际需求,东莞市气象局还在凤岗、塘厦、清溪、东城、麻涌等建立气象服务站,完善市、镇、村三级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2万多名各级防灾责任人纳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统一动态管理,建立了高级别预警电视电台气象信息滚动加密播出机制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预警信息发布的“绿色通道”。 

  完善防灾减灾机制 形成“生态闭环”

  一直以来,东莞深知气象灾害对于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影响,十分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东莞立足市直管镇的实际,先后出台了《东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5-2020年)》《东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性文件,修订完善了《东莞市突发气象灾害防御规定》和《东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将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东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工作,将镇街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发展规划,明确重点项目和资金投入。

  不仅如此,东莞市政府将气象工作会议常态化,每年召开全市气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做到不仅有政策支持,也有工作部署。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相关法律法规,东莞市下发附有《条例》职责清单的文件,明确发改委及财政、规划、住建等28个部门应履行的气象灾害防御职责。

  在细化市直有关单位气象灾害防御权责清单的基础上,东莞还把《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确定的镇级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17项职责纳入镇级政府职能。同时,明确承担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组织管理部门为镇街农林水务局(办),让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有了抓手。

  东莞市气象局法规科科长秦中勤表示,通过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东莞明确各级预警的职责,在政策支持、分工明确、清单厘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市应急委、减灾委、安委和三防指挥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的职能作用,完善防灾减灾联防联动机制。

  凌汉强表示,随着《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和东莞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名单的公布,东莞气象工作将进入新阶段。从预警发布,到部门联动,再到重点防御单位主动应对、公众避险能力与意识的加强,东莞逐渐形成了防灾减灾的“生态闭环”。


余下全文
来源:东莞阳光网 编辑: 付勇辉
来源:东莞阳光网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阅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